送高闲上人序翻译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翻译

时间:2022-12-09人气:作者:佚名

送高闲上人序翻译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翻译

  送高闲上人序翻译:如果能将技巧与智慧运用到某事中去,做到心手相应,精力集中,那么就会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即使有外物干扰,也会毫不动心。尧、舜、禹、汤始理天下,养由基苦练射术,庖丁精研宰牛,师旷研究声律,扃鹊专注于医术,熊宜僚一心于戏弹丸,弈秋潜心于研究棋艺,刘伶痴迷于酒,以此为乐而终身不觉厌倦,哪里还有空闲去喜欢别的东西呢?那些不能专注于本业而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尝到美味佳肴的。

  过去张旭擅长写草书,不涉其他技艺。喜怒、窘困、忧悲、愉悦、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每有心动,就一定会借助草书表露出来。观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等,天地间事物的错综变化,或喜或惊,都寄寓在草书中。所以张旭的书法,灵动如鬼神,难以捉摸,他的书法终身如此,他也因此扬名于后世。

  如今高闲在草书方面,有张旭的精神吗?仅学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学到了张旭草书的真东西。学习张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遗漏任何细枝末节,情感要发于内心,有取有合,大胆释放,然后挥毫而书,之后才可以接近于张旭。现在高闲进入佛门,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他的内心必定淡然无波澜;他处世,必定泰然无所求。恬静与闲适相结合,则颓废、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其表现于书法,能不毫无生气吗?但我曾听说佛家善于应变,多有技能,高闲若能精通于此,那么他的成就我就无法推知了。

  《送高闲上人序》原文

  送高闲上人序

  唐·韩愈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送高闲上人序》注释

  1、高闲上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原在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诸寺,肄习经律,克精讲贯。唐宣宗重佛法,召见,封御前草圣。见赞宁《高僧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寓其巧智:把巧智寄托于某种事业。

  3、机应于心:专注于心,随机应变。

  4、不挫(cuò)于气:不使志气受到挫折。

  5、神完而守固:精神完足,操守坚固。

  6、外物:外界的影响。

  7、不胶于心:心不受外物的粘附。胶,粘着。

  8、养叔:养由基,春秋时楚国人。善射,能百步穿杨。

  9、庖(páo)丁:著名厨师,名丁,战国时人。为梁惠王解牛,自牛身筋骨空隙处下刀;所用刀十九年,解牛数千头,锋利如新。

  10、师旷(kuàng):春秋晋国乐师,专精音乐。

  11、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著名医生。

  12、僚:姓熊,名宜僚,春秋时楚国人。善弄弹丸。

  13、弈(yì):棋。

  14、伯伦: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人。喜饮酒,著《酒德颂》。以上列举精于伎能的著名人士,与尧、舜、禹、汤治天下并列,艺人和圣王置于同等地位,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论。

  15、奚暇(xīxiá):何有空闲时间。

  16、造其堂:升其堂。

  17、哜其胾(zì):吃大块肉。

  18、张旭:字伯高,唐苏州吴郡人。曾任常熟尉,工草书,称为“草圣”。他看公主与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听到鼓吹,都有助对笔法笔意的领悟。

  19、伎(jì):同“技”,技艺。

  20、佚(yì):快乐。一说“佚”同“逸”,放逸的意思。

  21、草木之花实:按之上下句式,之字疑衍。

  22、愕:惊讶。

  23、一寓于书:一概寄托在书法之中。

  24、端倪(ní):边际,引中为范围、测量的意思。

  25、逐其迹:追踪外表的形迹。

  26、能旭:像张旭那样成功。能,作动词用。

  27、锱铢(zī zhū):指数量极少。四分之一两为锱,二十四分之一为铢。

  28、情炎于中:内心有热烈的火焰。中:内心。

  29、利欲斗进:利和欲斗争前进。利,有利的事。欲,欲望的事。

  30、勃然不释:旺盛而不释手。

  31、一决于书:全部投注书法中去。

  32、几:通“冀”,求取。

  33、师:师从、皈依。

  34、一死生: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35、解外胶:解脱外部事物对心的缠缚。胶,一本作“缪”,绸缪缠缚的意思。

  36、泊然:恬淡无欲貌。

  37、淡然:形容淡泊名利。

  38、颓(tuí)堕(duò)委靡(mí):颓废消沉。

  39、得无象之然乎:能像张旭一样吗?象,同“像”。然,一个样子。这句是疑问句,其实是否定的意思。

  40、善幻:会做幻术,指西域传来的吞刀、吐火等魔术,带有讽刺的意味。

  《送高闲上人序》赏析

  《送高闲上人序》是唐代诗人韩愈与高闲上人离别时创作的一篇序。这篇序第一段,连用一系列例证,说明作事必须专心致志,不见异思迁,不分散精力,才能成功。第二段正面论述张旭草书之所以能达到惊人的高度是由于“不治他伎”。第三段写高闲学草书,仍以张旭为标尺。这篇序观点鲜明,词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

  韩愈一生提倡儒学,排斥佛教。他虽然与僧人交往,但在赠序中每寓辟佛之意。如《送浮屠文畅师序》,正面宣扬儒道以辟佛;这篇《送高闲上人序》,则通过评论草书以辟佛。

  《送高闲上人序》创作背景

  按高闲于唐宣宗时尚在世,宣宗曾经召见。宣宗即位时(847年),去韩愈逝世已二十二年,此文当为韩愈晚年所作。韩愈是坚决反对佛教的,并且提出过激烈的主张,要求采用行政手段,勒令和尚还俗,寺庙还为民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并不排斥同和尚做朋友,有的交情还不错。这位高闲上人,便是他的释家朋友之一,所以离别时作序送行。

  《送高闲上人序》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

标签: 上人  送高闲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