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观察丨今年两位省委书记已履新国家部委,均在三省任过职

时间:2023-10-01人气:作者:未知

人事观察丨今年两位省委书记已履新国家部委,均在三省任过职

9月28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财政部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蓝佛安同志任财政部党组书记,免去刘昆同志的财政部党组书记职务。

此前,新华社发布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蓝佛安同志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这也是今年继安徽省委原书记郑栅洁之后第二位履新国家部委的省委书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蓝佛安和郑栅洁任职经历相似,都有在国家部委和三个省份的任职经历,最后又重回早年自己曾工作的领域。


蓝佛安同志任财政部党组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生于1962年6月的蓝佛安,是广东惠东人。

蓝佛安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随后进入财政部工作。1988年11月,在财政部任职三年多的蓝佛安回到家乡进入广东省财政厅工作,先后任预算处科员、副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之后,蓝佛安到地方上工作担任东莞市副市长。2001年10月,重回省财政厅出任副厅长。2007年4月,蓝佛安离开省财政厅任审计厅党组书记,之后又接任厅长。在担任了7年的审计厅厅长之后,2015年3月蓝佛安又回地方任职,出任韶关市委书记。2016年1月,蓝佛安晋升为广东省副省长。2017年3月,蓝佛安跨省任职,出任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在海南省工作三年多后,蓝佛安再次跨省履新。2021年4月,蓝佛安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两个月后,蓝佛安任山西省省长。2022年12月,蓝佛安接任山西省委书记。今年9月28日,蓝佛安任财政部党组书记。此次,蓝佛安履新财政部党组书记也是他重回之前任职过的领域工作。


郑栅洁曾任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今年出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郑栅洁,此前担任安徽省委书记。

郑栅洁生于1961年11月,是福建漳州人。早年,郑栅洁在家乡任职,曾任厦门市湖里区区长、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厦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等职。2005年11月,郑栅洁出任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开始主政新组建的发改委系统。2008年4月,郑栅洁转任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之后又接任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2015年2月,在发改委系统工作了近10年的郑栅洁晋升为福建省副省长。6个月后,郑栅洁回国家部委工作,先后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等职。2017年12月,郑栅洁又回地方任职,出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之后,郑栅洁又先后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21年9月,郑栅洁跨省履新,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今年3月,郑栅洁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建国 报道)

延伸阅读

蓝佛安调任财政部接棒刘昆,二人曾在广东省财政厅共事多年

据财政部官网消息,2023年9月28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财政部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蓝佛安同志任财政部党组书记,免去刘昆同志的财政部党组书记职务。

自1988年到2017年,蓝佛安开启了在广东省长达29年的履职生涯,从广东省财政厅到审计厅,从广东省审计厅长到韶关市委书记,再到广东省副省长,直到2017年调离广东。

财政部此前党组书记刘昆也曾在广东省财政厅任职多年。2002年至2010年,刘昆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与蓝佛安搭过班子。两人在财政厅任职期间,2003年,广东省财政厅对民营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4.2亿元实施绩效评价,这一动作成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破冰之举。同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自此中央层面也开始推进绩效管理改革,绩效评价工作在全国正式推开。

蓝佛安:

曾长期任职于广东财政、审计系统,山西主政期间提出十二种招商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蓝佛安出生于1962年6月,广东惠东人,是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蓝佛安财政专业出身,在财政和审计系统工作多年。1981年至1985年,蓝佛安在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学习。毕业后,蓝佛安进入财政部预算司工作。三年后,他转往广东省财政厅工作。



蓝佛安长期任职于广东

此后自1988年到2017年,蓝佛安开启了在广东省长达29年的履职生涯。

蓝佛安曾长期在广东的财政、审计部门及省政府工作。1988年,蓝佛安在广东省财政厅预算处任职。在财政厅预算处工作了7年后,他升任财政厅办公室主任一职。1999年,蓝佛安任东莞市副市长。随后2001年,蓝佛安重返广东省财政厅任副厅长。直到2007年,蓝佛安离开广东省财政厅,出任广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在担任审计厅一把手7年期间,蓝佛安曾力推审计数字化、审计模拟实验室等。在数字化审计的助力下,2014年广东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单位数量从往年10个左右增加了近2倍,审计内容也进一步深化。广东也是全国最早开展审计模拟实验室的省份。

2017年,蓝佛安调任海南,担任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2021年4月蓝佛安调任山西,后任山西省省长,2022年底任山西省委书记。2023年4月13日,在山西召开的全省招商引资大会上,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讲话直奔主题:“今天不说为什么要做招商引资,也不说招商引资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就说怎么做招商引资工作。”

在现场,蓝佛安提出了包括产业链招商,专业镇招商,开发区招商等在内的十二种招商方式,并进行“案例教学”。他也表示,“招商引资”要做好,除了瞄准合适的产业,打造好自身的营商环境是关键。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金名片。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山西省纪委监委还开展了专项检查。



蓝佛安被称为“专家型干部”

蓝佛安在财政系统工作近20年,被外界称为“专家型干部”。蓝佛安多次发表过财政、审计相关文章,还曾出版过审计方面的书籍——《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刘昆:

62岁从全国人大转任财政部,大规模推行减税降费

刘昆曾在广东工作30余年。

公开履历显示,刘昆1956年生于广东饶平,17岁成为福建省云霄县第二轻工业局综合厂的一名工人,工作5年后,也就是高考恢复的第二年(1978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就读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此后的15年内他从干部升至处长,1997年升任省办公厅副主任。

据报道,刘昆在担任广东省办公厅副主任期间,解决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背景下的地方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问题。

彼时,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称“广东国投”),也就是当时国家指定的允许对外借贷和发债的地方级“窗口公司”,由于长期的过度举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上大量的违规经营,存在巨大支付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广东国投仍无节制地向省内外、境内外发放贷款近130亿元,导致了严重的外债偿付危机。此外,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也发生了大面积支付风险。



刘昆曾在广东工作30余年

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向中央借380亿元再贷款,一揽子解决全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问题。同时,由刘昆担任广东国投清算组组长,对广东国投实施破产。据了解,由于资产巨大、案件复杂,广东国投的破产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史和法律界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法律界将其称为“世纪大案”。

据广东媒体报道,多位广东财政界人士曾评价刘昆称:在其主政广东财政期间,广东推出的多项财政改革,不论在力度上、深度上还是进度上,都走在全国前面。当时财政部要推什么改革,都是先到广东来调研取经。

2001年至2002年,刘昆曾担任一年的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2002年10月调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2010年任广东省副省长

2013年刘昆从地方调至中央,出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分管国库司、经建司和监督检查局等司局。2016年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62岁的刘昆从全国人大预算工委转任财政部党组书记,2023年卸任财政部党组书记时他66岁,已超过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最大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减税降费,另一方面是一些刚性开支不能减,如何“花钱”非常考验财长的功力。

刘昆在财政部期间,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增值税降税率及留抵退税、个税“起征点”提高和引入专项附加扣除、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延伸至省以下,地方债保持高压问责态势,较快扩容新增专项债。



刘昆大规模推行减税降费

据了解,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自2018年起逐步建立;2019年起全面实施的新一轮个税改革,迈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制度的第一步,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四项劳动性收入合并综合计税,并引入子女教育、房租房贷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据报道,刘昆在财政部期间的工作得到了高层认可。

据悉,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94.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亿元。2018年机构改革后,将税务等部门原列地方的“三公”经费纳入中央部门管理,基数相应调整,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81.07亿元。2020年以来,在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下降到2022年的53亿元。

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64.96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是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压减较多、基数较低,今年恢复性增加。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

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刘昆的“省钱”之道。财政部部长刘昆此前曾表示,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是编紧预算。二是硬化执行。三是盘活存量。四是做好常态评估。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