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新冠走向“乙类乙管”是大方向

时间:2022-12-14人气:作者:佚名

高福院士:新冠走向“乙类乙管”是大方向

“新冠一开始是‘乙类甲管’,接下来也将走向‘乙类乙管’,这是我们调整的大方向。病毒是无法清除的,我们就想办法让病症轻一点,这点非常关键。”

12月14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国科在线系列讲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就“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作主题演讲时指出。


视频截图

高福提到,“恐冠症”不对,轻敌也不对。在当前新形势下,还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思考如何来防控。尽管致病力减弱,但奥密克戎还是新冠病毒。“是狼就要吃羊,这是大的生态。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就有可能会造成感染者的重症或者死亡。”

高福表示,过去三年来,我国的科学防控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将我国的生命损失降到最低,更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疫苗研发和物资准备。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目前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做到有序看病,一些年轻人或者轻症患者可以不用去医院,把医院有限的治疗资源留给老年人和具有基础疾病的人。”高福表示。

谈及防控新形势下防控最关键的任务,高福称,疫苗要打起来。“疫苗能够提供四级保护,分别是: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和死亡。目前,全国已有50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国已经批准上市或者紧急使用的有13款新冠疫苗,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记者 赵苑旨 侯佳)

延伸阅读

专访香港专家梁子超:“晚阳”肯定比“早阳”好

随着“新十条”出台,中国内地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变异病毒株发展、市民如何加强防护、常备药物等问题受到关注。所谓“地狱犬”变异株BQ.1和BQ.1.1毒性在增强吗?流行于北方的毒株比南方的更毒?如果大部分人不能避免被感染,不如“早阳早解脱”?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解答相关热点问题。

所谓“地狱犬”病毒需要担心吗?

近日网络流传消息称,名为BQ.1和BQ.1.1的新型变异毒株已经出现,甚至用“地狱犬”这样的称呼来渲染该变异病毒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目前,BQ.1和BQ.1.1正在美国和欧洲蔓延,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向直新闻驻港记者介绍,过去一年奥密克戎不断出现新变异病毒分支,但由于抗原改变的差异相对较小,因此变异病毒的病症和免疫逃逸都是相对局部的。

梁子超介绍,打疫苗仍然是对重症有好的保护。如果是感染过的,在最低限度的3-6个月之内,仍然对变异病毒有一个好的保护,包括现在流行的BQ.1、BQ.1.1。

梁子超认为,直到目前为止,BQ1.1或者XBB病毒株都没有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引起像奥密克戎刚刚出现时引起的大浪潮,因此都不需要太担心。

世界卫生组织曾于10月27日发文称,奥密克戎BQ.1系列变异体显示出显著优于其他奥密克戎(Omicron)亚变体系列的增长性(Growth Rate),因此需要“密切监视”。但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发布任何流行病学数据表明BQ.1系列变种会导致更高的重症几率或导致现有疫苗有效性降低。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流行于北方的病毒株比南方的更毒?梁子超:没有明显区别

近期在中国内地,针对感染新冠病毒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有观点提出,北京新冠患者反映症状明显。北京本轮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有网友称,相对广州等地流行的BA.5.2病毒株,北京的病毒株更容易带来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等症状。这是否意味着不同的病毒株致病性有明显差别?

梁子超认为,BF.7和BA.5.2都属于奥密克戎分支,抗原的差异比较小,本身致病性没太明显的差别。但南北差异不完全是因为病毒株不同,因为北方的天气,尤其最近比较冷,污染程度一般来说比南方更严重,这两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病症方面,有可能北方比南方明显。

“早阳早好”错误思想要不得



现场对话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不少网友也开玩笑地表示“早阳早好”。对此,梁子超特别向直新闻驻港记者强调,“早感染早好”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在同一时间大家都想着早点感染,这样很容易引发“海啸式”的感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梁子超强调,在疫情加速传播的背景下,每一个人不仅要做自己健康的守护者,更要做社会责任的守护者。梁子超解释称,虽然疫苗可以保护我们不受重症的伤害,但很难完全阻止病毒传播。随着防疫措施的放开,相信中国很快会迎来第一波冲击。这样的情况已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过全面放开时,都出现过。在这一情形之下,最重要的是守稳医疗系统。

而所谓“早阳早好”的想法,除了对病毒在社会的传播带来消极影响之外,梁子超认为,对每个人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有可能带来危害。因为人体的抵抗力是相对的,如果只暴露在少份量的病毒中,是比较有可能出现轻症,对自己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反过来,如果是高剂量的暴露,不排除个别人士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病症,甚至急性的、坏死性的脑炎都有可能会发生的。

梁子超强调,如果在病毒出现社区传播的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小剂量吸入的病毒,尤其是失去了活性的病毒,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类似“加强针”的效果,但重要的是控制好程度和范围,一旦彻底“躺平”,高剂量的病毒可能会加重病症。

“如果能小心保护自己,戴好口罩,小剂量吸入地病毒,尤其是一些过了一段时间,已经没有活性的病毒,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像打了加强针一样,又不会让我们有明显病征的病,这个范围是重要的。病毒在社区流传时,最后才受感染的人群,通常是最安全的。即使在这个阶段受了感染,问题相对小。在这个阶段,越早感染越容易暴露剂量比较大,会让身体产生的反应更加大。”

做好长期准备 梁子超提醒:“复常”不等于疫情“结束”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梁子超预计在放开防控措施后,第一波冲击大约在一个月之后来临。根据香港特区的经验,大约三个月之后,随着群体免疫的作用逐渐显现,疫情传播的高峰会出现回落。但梁子超提醒,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疫情传播阶段不同步,因此要做好3—6个月的疫情持续期,因此大家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另外,“复常”不等于疫情过去,其实疫情远未过去。“复常”是把防线从整体社区的防控转变到如何保护我们的医疗防线。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责任。

梁子超认为,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实际上是把原来的防控措施转化为个人和企业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必要做好防护,既保护自己也可以减慢病毒在社区传播,避免“海啸式暴发”冲击医疗系统。

对于医疗资源有可能面临的冲击,梁子超根据香港在今年三、四月医疗资源受到挤兑的经验,建议应该坚持将新冠病人和非新冠病人分开处理。梁子超分析称,虽然通过疫苗注射,新冠死亡率已经和流感差不多,但在传播力和病毒残留能力方面,新冠病毒都远远高于流感病毒。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容易在一些不曾大型暴发的地区产生“海啸式”传播,引起一些高危人士受到影响。

梁子超:勿盲目囤积药物 充分休息补充营养让身体抵抗力发挥作用



现场对话

对于居家的新冠确诊患者,梁子超提醒,如果是打了疫苗的年轻人,真正让你康复的其实不是药物,是你自己休息好之后的身体抵抗力。

只要能好好休息,好好吃饭,补充营养,一些轻微病症,通常2至3天可以实现病症的舒缓,不需要过度紧张。只有在出现病症恶化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就诊。

梁子超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家不要过分囤积药物,不要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同时,部分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的,最好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比较稳妥。

作者:丘倩怡,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摄像:李文涛,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