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买理财3个月亏了4000块,杭州85岁大伯想不通:为什么没有利息还会亏钱?

时间:2023-02-10人气:作者:未知

去银行买理财3个月亏了4000块,杭州85岁大伯想不通:为什么没有利息还会亏钱?

“-3578.62元。”看着手里的理财产品交易回单,赵大伯心头一紧。


大伯去银行买理财3个月亏了4000块

去年下半年,他在杭州一家银行买了3款短期限的理财产品,本金57万元,预期中收益有6000多元。今年年初产品陆续到期,理财经理通知他: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扣本金。

最近赵大伯联系“我的钱”栏目:可能是我年纪大了,跟不上政策变化,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利息,还会亏钱?

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全球普遍现象,我国老龄化程度也在加快。

人到老年,应该如何理财?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毕生的积蓄放在哪里才安全且无后顾之忧?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也想跟大家聊聊,欢迎来橙柿互动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57万买短期理财

不盈利反亏了四千

去年8月、9月,赵大伯在杭州一家银行前后买了3款理财产品。2款是3个月期的,均为业绩比较基准3.3%-4.35%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均为R2中低风险。1款是6个月期的,是由另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固收类半年定期开放型理财。

赵大伯说,自己买理财产品已经很多年了。以前的理财产品的利率比较高,1年期限的有4%多,2年期限的甚至能到5%,并且是保本保息的,利息说多少最后就能拿多少,买起来很安心。

前几年赵大伯确诊了恶性肿瘤,重疾治疗费用非常高,要30多万元。考虑到经济负担比较重,赵大伯选择了保守治疗。幸运的是,保守治疗效果不错,病情稳住了。目前退休金5000多元,刚刚够每个月的医药费用。

但身体里的这颗“定时炸弹”,意味着随时有用钱的可能,加上自己已经85岁了,赵大伯在考虑投资理财时比较明确:封闭期不能太长。于是,他放弃了1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选择购买3个月期、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

“当时理财经理给我力荐这几款产品,说最后的收益大致能在这个范围内,顺利的话能拿到顶格的4.35%,听下来我感到比较踏实,拿出了大部分的积蓄,共57万元,先后买了3款产品。”赵大伯说。

买的最多的一款3个月期产品,在去年12月上旬到期。然而,到期后的份额净值不增反减,48万元的本金,到期后仅剩47.66万元。另外2只产品也亏了小几百。


大伯去银行买理财3个月亏了4000块

赵大伯算了一笔账,57万元的本金,预期有6000元的收益,现在倒亏4000元,里外一合计,足足差了1万多元,不是一笔小数目。

面对这份“成绩单”,赵大伯自然是无法接受的。“我找到了支行行长,他接待了我,给我看了这几只理财产品的收益曲线,前面都是缓慢向上的,突然直线跳水,跟股票一样,重重砸下来。”赵大伯回忆。

股票基金高风险高收益,但是理财的收益率明明不高,怎么现在干脆还不保本了?赵大伯到现在都百思不解。

“再高利息的理财产品,我都不想买了。我只考虑定期存款。我说出自己的经历,也不是想投诉谁,只是想告诫大家,现在的理财产品,跟以前不一样了。”赵大伯说。

同时他也希望,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产品时可以说清楚一点,尤其是面对老年人,不要只顾着留住客户资金,也要设身处地考虑考虑客户个人的情况。

高龄老人该如何理财?

橙柿互动想跟大家聊聊

我们先来看看去年四季度的银行理财市场发生了什么。

去年11月份,大量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出现大幅回撤,部分产品甚至在几天时间里跌掉了过去半年的收益。这一切源于债市的大调整。

银行理财的底层配置是固定收益类资产,而这类资产主要就是债券,11月以来,债市在“资金利率、防疫政策、地产链”大因素的影响下震荡走低,而这部分原因直接导致理财出现了波动。


大伯去银行买理财3个月亏了4000块

对像赵大伯这样的投资者来说,现在购买银行理财的“体验感”和之前差别很大,这一切源于理财产品的“破刚兑”和“净值化”。

2018年以来,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监管文件的落地实施,开启了“破刚兑、净值化”的资管2.0时代。随着2023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产品也将真正告别“保本”“零风险”,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

这个政策下,影响最大的是理财产品最忠实的粉丝——老年投资者。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到26402万人,占全部人口数量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为19064万人,占全部人口数量的13.50%。根据去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群约3500万人。

快来分享你的投资理财经历

为高龄老年人提供理财思路或建议

眼下的投资环境,老人该如何理财?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一方面需要考虑自己的健康护理保障,另一方面要兼顾财产传承,又该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养老钱”?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