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乌克兰开“峰会”,拜登为何不参加?

时间:2024-06-05人气:作者:佚名

庚欣:乌克兰开“峰会”,拜登为何不参加?



图为乌克兰首都基辅景色

直新闻:俄乌冲突僵持,瑞士主办的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召开在即,中国明确表示“不参加会议”,但强调仍然致力于劝和促谈,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王毅外长昨天(4日)明确阐述了中方对乌克兰危机以及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的基本主张。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尽管现在和谈的条件仍不具备,但中方致力于和平的努力一刻也不会停歇。中方也鼓励和支持世界上一切有助于缓和局势、实现和平的各种倡议和努力。

我高度赞同王毅外长阐述的上述主张。其实,我一直认为有关俄乌冲突,中方一直有“一个态度”、“两个原则”和“四句话”。

所谓“一个态度”,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俄乌之间兄弟阋墙,兵戎相见”,当然,这种不愿意的态度就是痛心和反对的态度。

所谓“两个原则”,就是现在大家似乎都在谈“停火止战”,但无论是什么“和平峰会”也好,还是其他举措,其实都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和平至上原则”,第二是“俄乌主导原则”。

所谓“和平至上原则”,就是说俄乌冲突涉及到各方,都有很多大小道理,很多的历史事实,很多的国际法律或道义上的规则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要以“和平至上”,都要以“劝和”、走向“和平政治解决”作为最高原则。因为各种冲突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和根据,就是因为谈不拢,所以发生了冲突。这时,只有一个原则可能化解冲突,就是“大道理”要管“小道理”,这个最大的“大道理”就是要“和平至上”,因为时代的主流、人类的需求和未来的呼唤,第一条就是和平,其他都要排在后边,都要服从于和平的诉求,服务于和平的目标。这是今天这个时代和过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最大区别。无论是两年前还是今天,无论有什么理由,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实现和平的,我们就支持;相反的话,我们就反对。这是最简明易懂的第一条原则。

所谓“俄乌主导原则”,说白了就是“当事人主导”。特别是这次俄乌冲突的双方,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双方本来就是一对“兄弟”,且曾经长期同处一国、荣辱与共,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原因成为两国,现在又兵戎相见。面对这种特殊关系,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不是说我们外人不能插嘴,但俄乌双方是这样特殊的关系,很多事必须要由他们双方自己来磨合,它们双方自己达成一定的谅解、共识,事情才会真的有转机。不然的话,施加多么强大的外力,它们即使暂时达成了一些妥协,可能也不能持久。

我去年讲过一句话,100个外人的举措,可能不如俄乌双方的一个谅解。这两个“战斗民族”之间怎么样能够真的达成妥协,我们外人的作用,就在于努力使俄乌双方,除了“战斗性格”之外,更多地增添一点温和的谅解性格,让它们都能各让一步。这可能对于它们共同主导目前的俄乌局势走向政治解决的停火方向,才会真的有帮助。

所谓“四句话”,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第一句是“和为贵”,就是说在俄乌问题上,我们不仅要讲道理,而且要搞清楚,任何其他的道理都要服从“和平”这个大道理,以和平为贵,而不是以其他的自以为是的道理为贵。因为所有的道理在今天的时代,都没有和平那么重要,那么宝贵。不谋和平者不足以论成败。

第二句是“忍为高”,也就是说不仅是俄乌,包括其他各利益攸关方,也需要有更宏大的政治容忍和谅解的精神,“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老话对大家都很重要。

第三句是“谈为上”,中方不断强调,所有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劝和促谈”。这里就把“谈”与“和”的重要性并列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和平,以和为贵,其实就是要重视谈判,要以谈判为最佳手段。中方不断强调,像俄乌的这种矛盾,以及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缘矛盾问题,都是应该通过和谈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战争去解决。

第四句是“信为先”,就是指信用要重于一切,这在今天的俄乌冲突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和为贵”,还是“谈为上”,最终要落实在“诚信为本”这个基本原则上,这是最根本的相处之道。人与人相处是“信为本”,国与国特别是处于冲突之中时更要如此。这对于各方。恐怕更是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说到这次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瑞士方面作出的努力应该肯定,参与者也是居多。但是我必须指出,我们劝和促谈也好,追求和平也好,都不要仅仅做表面文章。没有当事方,特别是主要的当事方俄罗斯人的出席、参与,这个“和平峰会”能开出什么结果呢?如果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和会来对俄罗斯施压,来进行道德审判,这种和会会有什么实际的劝和促谈的效果呢?恐怕只会使俄罗斯更加恼怒,使得俄乌关系更加对立升级,而且还会外溢矛盾。所以我认为中方不参加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而且明确妥善地作出说明,并明确阐述中方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



拜登宣布自己不参加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 资料图

直新闻:拜登宣布自己不参加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对此您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庚欣:拜登不参加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表明拜登今天正面对着多重的困境。

拜登及美国政府的态度,大家看得很清楚,从作为始作俑者,不断主导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引发俄罗斯以“过度防卫”做出强力反弹,酿成今天的结果。开战之后,美国又不断提供军事等各种援助,以极不道德的“代理人战争”方式,牺牲乌克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欧洲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达成消耗俄罗斯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资源的目的,甚至称不惜“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而自己又是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和俄罗斯直接动武的风险。这种“又想吃又怕烫”,只顾自己、首鼠两端、虚与委蛇的两面手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我把美国的近来的行径概括为“三虚”。

一是目标的“虚妄性”。即总是虚妄地设定假想敌和假想目标,谋虚逐妄,认妄为真,恣意妄为,自欺欺人。

二是手段的“虚伪性”,即嘴上说和平,行动上却不断推动冲突升级,不断突破自己的所谓底线,允许使用美国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纵深。既让乌克兰牺牲,又在近日表态,不要实现乌克兰北约化。多重标准,虚伪狡诈,言而无信,真是“狼子野心兔子胆”。

三是本质上的“虚弱性”。即随着自身实力明显下降,内外交困,但还心比天高,为维护霸权透支资源,色厉内荏。所以就有了出尔反尔,进退失据的种种特征。

拜登宣布自己“不参加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传递出美方不希望在今天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再惹事端的信号,但主要原因,还是拜登面临的多重困境和自私自利的考量。拜登一是有精选日程,怕影响自己的选举,表现出一种极度的自私性;二是怕自己不善表现,不能出风头,反被乌克兰等当枪使,自己沦为棋子或笑柄;三是怕与俄罗斯过度全面对抗,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拜登通过这次主导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却“不参加”的举动,把自己的“三虚”特征暴露无遗。


拜登如今正面对着多重的困境 资料图

作者丨庚欣,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