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水稻应该好养吗,怎么养殖

时间:2022-08-09人气:作者:佚名

早稻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水稻应该好养吗,怎么养殖

根据湖南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尽快谋划2021年春耕生产,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2021年早稻生产提出如下技术指导。

尽早计划,选择更好的品种

早稻要围绕双季稻的年度目标,做好品种配套,尽量选择早中熟、分蘖力强、抗倒伏的优质品种。

1、产品组合。早熟早稻品种与中晚稻品种(105天早稻配120天晚稻)组合,中早稻品种与中晚稻品种(110天早稻配115天晚稻)组合。

2、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高产稳产、成熟度、抗病性、抗倒伏性和稻米品质等特点,同时还要考虑抗逆性、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等特点。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我市适宜规模化种植的高产稳产、逆境适应性广、适应性广的早稻品种主要有:潭两优215、潭两优921、潭两优83、岭两优942、竹两优173、金两优8、新蓉优123、蓉优233、新蓉优123、新蓉优233,五丰优286、竹两优819、湘丰优974、灵两优211、灵两优942、中家早17、湘早县45和湘潭市农业农村局近两年《安全用种通知》推荐的水稻品种。

3、种子剂量。由于我市早稻生育早期温度低、有效积温低、光照不足、全生育期短等特点,保证适宜的基本苗数对实现高产秧苗群体十分重要。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合理利用基本苗数,充分利用田间播种量,是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杂交早稻品种适宜亩产2.5-3公斤种子,常规水稻品种适宜亩产6-7公斤种子。

密切关注耕作时间,合理播种

到了春天,天气变化很大,有时还会出现“晚春感冒”的不利天气,所以要特别注意防范。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超过12℃时播种℃ 连续3天。我市早稻适宜播种期为3月20-25日。在生产中,要注意做好当时的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抓好晴天播种。播种后,种子将在晴朗温暖的天气里生根。当第二股冷空气到来时,秧苗就已经生根发芽,这样腐烂的种子和芽就不会被低温破坏。对于一些习惯选择直播方式的农户,建议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播种期应在4月10日左右。直播应在平均气温高于15℃时进行℃ 播种后大约有三个晴天。直播前应平整地面,灌排通畅,保证出苗率。

1、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晾干1~2次,用清水精选种子,除去空粒及其它杂质。同时,做好种子消毒和种衣剂。首先,用氯己素和氰菊酯对强氯香精的种子进行消毒,杀灭甘薯、稻瘟病等所有病原菌,降低田间发病率。二是用“碧湖”或“油菜素内酯”拌种促根促苗,增强抗冻、抗旱、抗虫能力。种子萌发后用高含量吡虫啉或噻虫嗪种皮悬浮剂处理。建议吡虫啉或噻虫嗪与咪鲜胺或戊唑醇配合使用,以控制水稻斑潜蝇、蓟马和稻飞虱苗期为害,防止南方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2、浸种促进发芽。消毒后的种子反复洗涤,用清水沥干,然后浸泡以促进发芽。种子一般要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要严格控制。浸泡时间不足不应影响种子萌发的均匀性,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水害”。当根芽半谷长时,经过约一天的芽精炼后即可播种;当种子洁白整齐时,就可以播种了。

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

1、农田。我们应该选择和准备足够的稻田。苗圃宜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力好的优质水田。充足的苗圃是培育壮苗的基础。水培苗场与种植场的比例约为1:8,塑料软盘苗场与种植场的比例约为1:18。选用353孔塑料软盘,每亩用量不少于100张。

2、薄膜。早稻播种后,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保证沟与沟的连接,防止积水,拱部应及时覆盖薄膜保温。薄膜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5℃。目前,膜内最高温度不超过25℃, 如果温度过高,应将膜的两端去掉通风降温,如果车面过长,应打开天窗。原则上,盖应日夜拆下,逐渐拆下,先拆两端,再拆一侧,再拆整个盖。整个覆盖层拆除后,如遇特殊低温,应进行覆盖,以保护幼苗。

3、水。苗圃的含水量以湿润管理为主,晴天沟水充足,阴天沟水半,雨天沟水畅通。揭膜前后如遇高温或长期降雨,必须在箱面浇水保护幼苗。气温正常后,应逐渐降低保水层,防止苗木枯萎。

4、施肥。在“两叶一心”期,断奶肥应与炼苗结合施用,每亩配水或喷施2-3kg尿素。移栽前3天,应根据苗情施肥,每亩施尿素5-6公斤。

5医学。采用二叶一心期喷施甲基利库林或双酮松防治水稻纹枯病和棉花腐烂病。在移植前2天左右,给药。采用50%MP、20g+20%、氯苯甲酰胺、15g、15Kg喷施防治螟虫、蓟马、稻飞虱、稻飞虱等害虫。

分门别类落实政策,及时安排生产

机插苗龄一般20天左右,叶龄3~4.5天,手插或抛秧一般25~28天,叶龄3.5~5叶,苗高控制在20cm以内。为保证种植密度,提高均匀性,每亩早稻要栽2万株左右,基本苗要保证8万~9万株。当苗龄太长不能机械移栽时,可采用人工抛秧或人工移栽。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移栽(抛秧),温度过高,幼苗生长过快,可在5-6叶期叶面喷施100-150ppm多效唑,控制幼苗过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便于后期移栽。

科学施肥与合理用水管理

1胖。在中高肥力土壤上,采用“前促后补”的科学施肥方法,即重基肥、早追肥、及时补穗肥。目标产量为500公斤。在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稻田翻耕后每亩施25-30kg 40%水稻专用配方肥(20-8-12)。种植后5~7d,配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5~7kg尿素和3~5kg氯化钾,可促进苗木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在幼穗分化早期或破穗早期施用2~3kg氯化钾作穗肥,促进籽粒充实。避免部分施用氮肥,以免晚熟影响品质。

2水。移栽后,应经常灌溉浅水。当苗木达到计划数量时,日光田应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期应保持足够的水分,以利于抽穗。抽穗后应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成熟前7天左右应断水,防止过早脱水。在安全利用区,推广“低镉积累”品种和“淹水法”管理的综合农艺措施。分蘖期、分蘖后期至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及以后自然干燥期,各生育期早稻的水层维持量分别为3~4cm、5~6cm、4~5cm、4~5cm。

病虫害综合防治

(1) 防除抗杂草

1机器移植。采取“一封一杀”的治草模式。移栽前1-2天或移栽后5-7天用丙基苄基、苯并噻唑苄基等药剂封闭;移栽后15~20d,用二氯喹啉酸、五氟芬恶唑啉、恶唑基恶唑啉、环唑磷、吡嘧磺隆、恶唑基环唑磷和二甲基甲氧嘧啶进行茎叶处理。

2插秧抛秧。苗木变绿后,在杂草第一片叶前用丙基苄基、苯并噻唑苄基、丁基苄基封闭土壤,或在杂草第二至第三片叶期用二氯喹啉酸、五氟舒巴坦钠、双氯芬酸、氯氟磷、恶唑氯氟氰菊酯、二甲基芬酸处理茎叶。

(2) 水稻病虫害防治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总体要求,建议在落实抗病品种、种子消毒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在早稻田推广种衣剂拌种、秧田投药、深耕控蛹、农业调控、性诱、生物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四大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

1、监管。为了吸引二化螟在香根草上产卵,应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等诱捕性作物,这将阻碍二化螟的繁殖和转化,降低二化螟的种群基数。同时,在田埂上种植大豆、芝麻等开花植物,为蜘蛛等天敌提供栖息地和转移通道,充分保护天敌,提高天敌的控制能力。

2、性吸引力。4月下旬,在早稻中前期设置性诱剂,密度为每亩1个,外围稍密,诱剂芯每季更换一次。要求每隔15米放置一个,中间区域稍稀疏,每隔28米放置一个。分蘖期诱导核离地高度50cm,穗期诱导核位置不高于株顶15~30cm。

3、生物农药控制。采用井冈霉素和蜡样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早期和轻度病害;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采用多杀菌素和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早预防早控制,减轻后期控制的压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耐药性的出现。生物农药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4、化学控制。根据县、市植保部门植物病虫害信息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通报的监测预报预警,抓好重大病虫害重点防治期,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氯虫腈、吡虫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阿维菌素、吡唑类杀菌剂等,可交替使用,集中防治,延缓害虫的抗性。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