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发源地: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地

时间:2023-06-30人气:作者:佚名

瑶族发源地: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地

文章目录:

1、瑶族发源地: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地

2、楚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3、晋商发源地在哪儿?平遥古城是其一

4、关于越剧的由来、发源地及历史大全

5、佤族发源地,沧源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6、猜你喜欢:

1、瑶族发源地: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地

瑶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中的一个,相传瑶族祖先为盘瓠,居住的地区多为高海拔,竹木叠翠,风景秀丽的之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等地。你知道瑶族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瑶族发源地在哪里吗。本期瑶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关于瑶族源,纵说纷纷,据记载有以下几种:

一、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住地在今江苏、浙江一带,会稽山(浙江绍兴)和南京(江苏)十宝殿是主源之地。

二、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成住在湖南的湘资、源江流域和洞庭湖地区,其中有人认为,还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

三、瑶族源于“五溪蛮”,原始居住地在湖南、贵州之间。

四、瑶族来源于多源的,暨有长沙“五陵蛮、五溪蛮”的成份,又有山起成份。

五、瑶族源于春秋时期居住在今河南莞邓县和湖北襄樊之间的“尤”人。

瑶族,是祖国南方的山居民族,大部分在我国两广与湖南接壤的五岭山脉南北,“依山险而居”的风俗,形成了“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瑶族,又是一个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加拿大、美国、法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有瑶民的身影。

瑶族历史悠久,永州瑶族主要分为高山瑶和平地瑶两大支系。高山瑶多自称勉,操“勉”语,占总数的70%;其余的30%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操汉语,即所谓平地瑶。

细分起来,永州瑶族分为盘瑶、平地瑶、宝寨瑶、广西瑶、五保瑶、七都瑶、八都瑶、梧州瑶、平头瑶、狗头瑶、顶板瑶等十余种,虽然他们来源、服饰、居住区域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影响“瑶族”勤劳勇敢的民族共性。长期以来,瑶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瑶民大多传说盘瓠是自己的祖先。

(盘瓠也称盘护、或盘太宁,瑶语“盘王”之意)。根据《后汉书*南蛮传》和东汉应劭《风俗通仪》的记载,以及瑶族民间传说,盘瓠是黄河流域以龙犬为图腾的部族首领。距今五千年前左右,尧的父亲高辛氏(即五帝中的帝喾)饱受犬戌为乱之苦,盘瓠自告奋勇,率部剿灭犬戌,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受封为王,并准与帝喾(评王)之女花英成婚,生下六男六女,男的娶亲,女的招婿,生下盘、沈、包、黄、李、邓、赵、胡、雷、唐、冯、周十二姓瑶人,繁衍瑶族子孙。因先祖有功,所以瑶族史上被称为莫徭,意即不用负担徭役。

2、楚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楚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不离赞谤不名之清净传承。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本期的湖北文化,为你解析。

楚人,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楚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为华夏族南迁的一支,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楚文化。从统属而言,楚于西周初年为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统治。而且实物资料也表明,西周时期,楚文明的个性特征

3、晋商发源地在哪儿?平遥古城是其一

对于晋商和历史上晋商所创立的商业帝国,人们总是怀抱着一份好奇与敬畏,前些年的一部《乔家大院》,更是让“晋商热”大幅升温,越来越多人希望了解晋商的前世今生,学习山西商人的经营智慧。那么今天的晋商文化就为你介绍,晋商的发源地在哪儿。

平遥

山西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商业史上“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朝年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其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开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以“汇通天下”着称于世。

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关于越剧的由来、发源地及历史大全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剧讲述的就是人生,只不过是以说唱和舞蹈等方式结合而成的,这样的表演方式逐渐地被人们所认可,登上了舞台。民间有许多关于戏剧的传说,那么越剧是如何而来的呢?本期越剧文化为你揭晓。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词。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初进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粗糙简陋,观众寥寥无几。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有所提高,1919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1921年9月16日,由费翠棠、颜焕亭等组成的戏班演出于第一戏院,当天,《新闻报》广告首次刊出“绍兴文戏”之名谓。

1921年9月至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程式,向古装大戏发展。剧目则受海派京剧影响,主要编演连台本戏,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以及茶楼、旅社、小型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小生王永春、支维永,小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马潮水,小丑马阿顺、大面金荣水等。

1923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第一个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

1928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着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男班因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1931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环境和观众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称为“改良文戏”。各剧团、班社竞相编演新剧目。

1942年10月,袁雪芬以话剧为榜样,在大来剧场开始改革。前两年陆续聘请编导有于吟(姚鲁丁)、韩义、蓝明(流)、萧章、吕仲、南薇、徐进等,多为年轻的业余话剧工作者。他们把进行改革的越剧称为“新越剧”。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剧院荟萃了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发挥了国家剧院示范作用。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越剧受到严重的摧残。一批着名演员、创作人员和管理干部,受到迫害,越剧被迫停演。

文革后,越剧得到复兴。1977年、1978年和1981年,越剧在线相继创作演出了男女合演的《忠魂曲》《三月春潮》《鲁迅在广州》,塑造了现代史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历史伟人的形象。在文革中被迫解体的区级越剧团,也部分得到重建,恢复了艺术活动。

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结束语】文化的流传是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戏曲是文化的一部分。越剧由兴起到壮大,接着是衰退,最后到复兴,这些都深深地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5、佤族发源地,沧源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佤族发源地沧源翁丁,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是临沧人文风情旅游的必游景点。本期的佤族文化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原始群居村落的风光。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坐落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

佤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四周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

公路两边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该地人称为“翁丁”。因为佤族地处中国偏僻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许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

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拉木鼓仪式这是很盛大的仪式,通常情况下看不到的。自古以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成灵物崇拜,被视为可通天的神器,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

当时,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捉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

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多为一人敲打,也可数人合击)铿锵有力,节奏交错,从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隆重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由木鼓派生而来的是木鼓舞,它是佤族人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的体现,是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的折射。

6、猜你喜欢:

标签: 原始  居住  发源  瑶族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