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书院文化价值,你知多少 江西 书院

时间:2023-05-08人气:作者:未知

江西书院文化价值,你知多少 江西 书院

文章目录:

1、江西书院文化价值,你知多少?

2、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3、古色古香的江西茶文化

4、江西四大书院有哪些,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5、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6、猜你喜欢:

1、江西书院文化价值,你知多少?

早在几千年我们的先民就形成了各种思想学术流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是这些我们只能从书面感受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转化成了一座座书院,当我们走进书院,能有置身其中的激动,感受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

书院文化更是见证这些历史的代表成为江西文化的活化石。

一、从“人”的角度来分析。

江西书院几度沉浮,塑造出许多一代大家,也造就了一干历史众星。应该指出的是,并非这些文化领袖就是文化历史的全部,而是江西这块文化的圣洁之地,孕育了一个文化气场,这个气场的主角当然是文化泰斗,如唐、宋、元、明、清五朝。

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有如夏夜星空灿烂、光耀夺目。一位又一位的文化巨擘,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个文化气场,还有万万千千的普通大众,他们在文化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或在舞台下,做最虔诚的文化信徒。

二、从“文”的角度来分析

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滔滔江水逝去。21世纪,人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跨越千年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野的一座座江西书院,虽遭遇几代兴废,却依旧突兀在时空激流中,成为中国思想的文化杏坛。

遥想古代圣贤们,为了寻找中国儒学的真谛,从四面八方汇于江西,名师鸿儒们在各家书院披卷吟读,碰撞智慧,传承思想,用不朽的篇章激荡着整个中国。文化巨擎们,用自己独特视角寻求了最简单的生存方式,最快乐的生活活法,最自然的农业生产,还有最务实又不虚无的生命意义的诠释和不懈追求。

三、从“事”的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的文化阶层的人们看来,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事业生命的张扬和延续。

因政权稳定,唐玄宗便在长安城内设官办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校刊、收藏经籍。这一举动,刺激了中国的文人骚客,由此天下文风、学风更盛。从当时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韩柳的“古文运动”,便可以管窥出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文化的空前繁荣。

在战争连绵中,官学几乎废弃,但是江西人私人办学的风气,虽经颠沛,却依然存在。直到铁马金戈下,不息的烽火烧完宋、元、明、清,江西的书院也如中国历史巨浪下的一堵磐石,时而破浪而出,激起千堆白雪,时而又隐入浩瀚大洋,默默无语。

四、从“物”的角度来分析

风流才俊终归作古,但他们的芳踪妙影,却还是可以通过物化后的文化载体,得到某中程度的再现或心灵上的沟通。现在的人们去来赣江大地游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文寻踪游”。江西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名人等如颗颗耀眼之星忽然散布在赣地名山大川……

自宋代至明代,江西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地,书院讲学之风大兴,学者层出不穷。仅从书院来看,在明代1238所书院当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江西的“文化之邦”概念在现代日趋模糊。一千年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文化是影响人类生命状态最基本、最深远、最核心的心理基因频谱,其关系到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生产、生活和生命意义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的选择和行为走向,我认为进行科学的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应当会发现更多的文化信标。

2、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湖湘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在湖南一带形成的区域性文化。而提到湖湘文化,就不得不说位列我国历史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如今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院系,仍然在进行文化研究和传播,履行着书院的职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山长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

3、古色古香的江西茶文化

中国的饮茶的氛围历史悠久,江西地区以优秀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茶叶的主要产区,经过岁月的沉淀,慢慢形成了当地的茶文化。这里的茶叶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不同地区不同的茶种,一起汇集成江西文化中的精品。

江西盛产茶叶,庐山的云雾、井冈的翠绿、上饶的白眉、景德镇的浮红、修水的宁红工夫与双井绿、遂川的狗牯脑、婺源的茗眉,无一不是茶中精品。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这里北临长江,南映鄱阳湖,滨江襟湖,青山巍然,名胜古迹遍布山中,风景非常优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古老的茶山,日新月异。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庐山云雾茶制作方法,不断改进。

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左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九道工序。

婺源茗眉

婺源茗眉产于江西省婺源县。这里是江西省主要绿茶产区之一。特别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不绝,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婺源茗眉是以上梅州茶树良种和本地大叶种的鲜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

该品种芽叶肥壮,满披白毫,产量高,芽叶萌发早而匀齐,含有效成份丰富。受到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狗牯脑

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狗牯脑山有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较大,确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

狗牯脑茶之所以品质优良,固然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该茶独特的采制技术。该茶鲜叶原料十分细嫩,一般在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的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

双井绿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该茶的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

井冈翠绿

井冈翠绿是江西省井冈山垦殖场茨坪茶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创造而成的。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5年分别被评为江西省和农牧渔业部的优质名茶;1988年被评为江西省新创名茶第一名。由于产地为井冈山,色泽翠绿,故名井冈翠绿。

井冈翠绿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宁红工夫

宁红产区位于赣之西北边隅,有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全境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气候温和,每当春夏之间,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树生长根深叶茂,茶芽肥硕,叶肉厚软,内含化学成分丰富,造成宁红工夫优良的自然品质。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其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4、江西四大书院有哪些,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于江西文化的文章,内容是什么呢?江西四大书院,其实在接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一开始是不愿意的,不过后来想想其实这篇文章倒是挺适合我来做的,倒不是因为我读过这四大学院其中的一所,恰恰相反。好了闲话不多说,我们回归正题。

提及江西的书院,还得从唐代桂岩书院说起。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在长安设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用于校刊,收藏经籍。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大约始于中唐时期,唐代桂岩书院大致创于此时,它不但是江西书院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书院之一。

因此,江西是讲学书院起源的摇篮。两宋、元、明时期,江西书院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清代,沿海一些发达省份的书院发展迅速,但江西仍位居第二。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江西有名的书院比比皆是,如闻名全国的白鹿洞、濂溪、白鹭洲、象山、鹅湖、豫章、怀玉、东湖书院等,其中,又以白鹿洞书院名气最大,历经千年,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东北玉屏山南,虎溪岩背后。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原有三宝殿和僧舍,相传为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来过此地,后人纪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曾任太子宾客的洛阳人李渤,与其仲兄李涉来到了庐山五老峰下,开始筑草堂隐居读书,当地文人雅士时常慕其名上山与之交谈,谈诗论学。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 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朱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 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同意 重建白鹿洞书院。

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 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 明伦堂、宗儒词、 先贤祠、 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 师表”的字样。 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 物我相忘之地。 峰泉交映, 知仁独得之天” 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鹭洲书院

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的风月楼和云章阁。

据文献记载,白鸳洲的得名,渊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名句。由于白鹭洲屹立于浩阔的赣江之中,双水夹流,情景正与李白之诗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书院建于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

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南昌豫章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宝礻右四年(1256年)临安开考,吉州生员中进士40名,占该年"高考"全国录取进士总数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以他的文才、志向,或许还因他的大号“宋瑞”被钦点为状元,宋理宗御笔亲题“白鹭洲书院”的匾额以示褒奖。

元代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书院被洪水冲毁,吉安路总管李珏修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红巾起义军与元兵战于吉安,书院大部被烧毁。时过二年,又遭大水,书院毁坏殆尽。至正十五年重建,恢复旧观。明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吉安知府黄宗明又重修。到嘉靖二一年,曾将书院从白鹭洲迁离,在城南仁寿寺址另建新院舍。

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太平军与清兵激战于吉安,书院又被焚毁,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经知府曾省三倡修恢复。洲头现存的风月楼、云章阁以及一排排的斋舍,就是同治二年最后一次修建时所遗留下来的建筑。而洲中心现存的鹭池,则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重修书院所开辟。

白鹭洲书院自宋代创建,迄于清代,数百年来,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养了象文天祥这样出类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确是这所书院的骄傲。清代曾在白鹭洲书院主持讲席的著名学者施闰章有诗赞道:“鹅湖鹿洞寻常事,不信风流限古今。” 760多年来,这块对庐陵文化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育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一直文风鼎盛,桃李满天下。

5、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江西的书院文化源远流长,之间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而造就了江西出人才的原因。江西这个地方历史文化悠久,世人常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江西。在江西的发展过程中,“书院”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因而在江西有四大书院。本期的江西文化带你了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着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

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鹅湖书院自建立以来。几度废兴,建筑规模也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

【历史回顾】

南宋时期(1127—1279),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宋淳佑十年(1250),改名为“文宗书院”。

元皇庆二年(1313),增建“会元堂”。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

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红卫兵”的破坏;1983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经中宣部批准,就在此召开“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结束语】在江西,书院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而鹅湖书院至今存在800余年了,在这期间内,经过兵毁、重建、修补,翻新,不知多少次,至今屹立在鹅湖山北麓。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

6、猜你喜欢:

标签: 四大文明发源地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