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人气:作者:未知
1、男子18周岁古代称谓,18岁成年吗
2、古代季节称谓,青阳是什么意思
3、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4、中华文化详解: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5、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女子年龄称谓有哪些
6、猜你喜欢:
在现代的高中常常每年都举办着学生们的成人礼,对于一些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来说,成人礼往往就像是一个压力一样。一旦经过了成人礼的洗礼就已经可以自主生活了。
那么,本期了解男子18周岁古代年龄称谓。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至宝,当人们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漫游,与古人的思想相互碰撞之时,会发现古人喜欢给四季和月份冠上雅致的名称,这些风味隽永的名称经过数千年的归纳、提炼和总结,一直沿用到了今天,那么就让日历表为你介绍古代季节称谓的青阳是什么意思。
问:青阳是什么意思?
答:青阳是古人创造的对春季的别称。
春阳即指春天,《尔雅·释天》中提到:“春为青阳。”郭璞对此注解:“气青而温阳。”而在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中也用道:“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初。”春天阳光温和明媚,这或是春天又被称为春阳的一个原因。
春天的雅称还有哪些
三春:古人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
九春: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就是指春天。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陆机诗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发生:春天草木萌发、滋长,故有此称。唐钱起《春郊》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像“豆蔻”“弱冠”等比较常见的词,大家一般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但像“标梅之年”词等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其实古代的年龄称谓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下面,就让小编详细地向大家讲解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吧。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中国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男女往往有着不一样的称呼以及称谓。古人的年龄并不是通过数字的形式来表达,而是每到了一个阶段都有着一个新的称谓。
那么,本期盘点男子古代年龄称谓。
孩提、襁褓:0-1岁
孩提:2-3岁
童龀[chèn]:8岁
九龄:9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成童、志学: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舞象之年:15-20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强壮: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艾、半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语出《后汉书吕强传》)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耄: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耋:年八十曰耋
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
期颐、人瑞: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
【结束语】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些也都是中年之后每十年一个阶段来形容男人的年龄。
现今,年龄是没有称谓的,多少岁就是多少岁,但是在古代每一个年龄都会有一个别称,男女同岁的别称不相同,那么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和女子年龄称谓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让本期的民族文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古稀:70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古代女子的年龄别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15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园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华文化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标志城中华文化信息网中华文化有哪些我们的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什么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古代女子年龄称谓中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