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甘肃祛病报平安的工艺品

时间:2023-08-26人气:作者:佚名

庆阳香包,甘肃祛病报平安的工艺品

文章目录:

1、庆阳香包,甘肃祛病报平安的工艺品

2、罗城仫佬族工艺品有什么?

3、纯朴的云南斑铜工艺品文化

4、杭州特色工艺品分别有什么

5、藏族工艺品,极具艺术魅力

6、猜你喜欢:

1、庆阳香包,甘肃祛病报平安的工艺品

男耕女织,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的一种传统文化。女子以手巧出名,所以之后的工艺品大多出自女子之手。庆阳香包是甘肃民族文化的产物,想知道更多细节吗?本期甘肃文化为你揭晓答案,别错过咯!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货”。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

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800年以上。

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2003年时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庆阳香包的绣制普及到家家户户,庆阳女孩儿多“七岁八岁学针线”。20世纪60年代,庆阳香包开始走向沉寂。近二十年,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2、罗城仫佬族工艺品有什么?

仫佬族是我国的一个山地民族,人口较少,“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他们常年生活在山里,正因如此他们与竹子的长久相处,造就灵活的双手,他们拥有高超的竹编技术,还有剪纸、绣技。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妇女大都会制作布鞋,其做工十分讲究。妇女多穿尖头鞋,鞋头用彩丝绣上草虫花朵,精工制作。它与仫佬族儿童襁褓的刺绣,同为仫佬服饰中的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艺品。男子1911年以前多穿云头鞋,这类鞋如今已很难找到了。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介绍,自制的布鞋曾有“云头鞋”、“猫头鞋”、“单梁鞋”、“双梁鞋”等四种样式。

草鞋仫佬人喜欢穿草鞋。因为它柔软舒适,行走轻松,同时也是一种编织工艺品。仫佬山乡的草鞋品种繁多,有竹麻草鞋、黄麻草鞋、禾秆心草鞋等。在式样众多的草鞋中,竹麻草鞋最具特色。大罗村罗姓仫佬人男女老少都是编织草鞋的能手,他们根据日常生活的要求,用竹、麻编织出舒适、耐用的草鞋,流传至今。

仫佬族戴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所制帽子造形独特,别具风韵。杨梅竹帽工艺精巧,品种繁多,有方眼帽、六角眼帽、圆顶帽、尖顶帽、放鸭帽、小人帽等品种。轻便大方,用途广泛,既可遮阳,又可避雨、挡风。

仫佬族妇女的装饰品喜欢用白银和玉石制作。银制饰品有:银针、银钗、银簪、银镯、银戒指、银环。银针约三寸长,形似葱叶,上大下锐,粗如小葱之叶,插于髻上作固髻之用。

银钗以小银柱为脚,钗的上端安有一朵铜钱般大小的银花,银花上用细银丝卷成的短银柱两条,柱端各套安一只小绒球。银钗也是插入发髻上的装饰品。银环和银钗平时都不戴,仅在出嫁或作客时才佩戴。玉制饰品有玉簪、玉镯。

广西罗城仫佬族民间剪纸也是非常出色的,仫佬族吉祥物——锦鸡和“福”字。学步鞋为仫佬族人纯手工制作。鱼篓由竹编而成,编织缜密,体现了仫佬族人民高超的竹编工艺。

猜你可能也喜欢:

汉族为什么叫汉族,名称的由来

解惑:汉族为什么没有民族服装

汉族文化:汉族的图腾象征的含义

满族女性常用发型盘点

3、纯朴的云南斑铜工艺品文化

虽然云南是个受老天爷眷顾的地方,拥有别的地方难以媲美的美景,似乎依靠这些美景就可以让人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彩云之南,但是这里的人民还是积极发展自己的传统特色,例如斑铜工艺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云南文化去看看这淳朴的斑铜工艺品文化吧!

1、简介

斑铜是中国云南独有的金属铜加工,分为煅打斑铜和铸造斑铜两类。被称为“金属宝石”的煅打斑铜工艺为云南会泽县所特有,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稀世珍宝。其厚重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美术佳品。可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其中生斑较为稀有,原料难得,可成为稀世珍品,但两者都一起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就、优美的神韵使人倾倒。

2、特性及简介

“云南斑铜”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传统手工艺品,采用独特的配方和复杂的工艺制作而成,因其工艺品表面显现出各种不规则金属结晶状瑰丽斑纹,色彩金红交错,而称之为“云南斑铜”。“云南斑铜”工艺品一向以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工艺与隽永的艺术魅力着称于世。

“云南斑铜”顾名思义着眼在“斑”字,因其表面樱桃红,棕红底所呈现出来的金色斑花而得名。由于这种工艺品具有神秘瑰丽的斑花,端庄古朴的造型和雍容华贵的特点,形成了与其他金属工艺品截然不同的风貌。而斑花的生成,必须从原料起始就要进行选择或严格的配制,经过锻打铸造及特种独特工艺表面的处理才能出现。

在铜基上,在比较光整的块面上,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形状的斑块,斑纹形成肌理和不规则的瑰丽花纹,色彩金红交错,故而取名为斑铜。斑铜的这一特点,也就是云南斑铜区别于其他铜质工艺品的价值所在的地方。为了保留斑铜这一特点,斑铜的保养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斑铜的主要成分是纯紫铜(也叫红铜)。铜的可塑性强,但相对其他材质金属来说,又显得相对较软。斑铜虽然绝大部分是整体浇铸成型,具比较高的强度,但也有一部分斑铜产品根据造型的工艺需要,有的需焊接、有的需镂空、有的要镶嵌等等。因此,斑铜工艺品在运输、摆放过程中,切勿与尖硬的物体强撞击。斑铜产品如在运输过程和摆放过程不当,造成碰撞、摔跌,会造成焊接处的脱落和变形。所以斑铜的保养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摩擦。

斑铜工艺品属中高档陈设品,主要功能为陈设装饰、观赏。斑铜主要属室内观赏品,不易长期放置在室外受雨淋暴晒的地方,不易在酸碱性较强的环境中放置。

因为斑铜表面有层氧化膜,氧化膜对斑铜的表面斑花色彩具有保护的作用,但斑铜的氧化膜强度有限。正常的清理下,在室内,斑铜可经得住上百年的摆放。随着时间的推移,斑铜的色彩会更加耐人寻味,就像古文物表面的沉色包浆,散发出历史文化艺术的韵味。

斑铜一般在室内摆放陈设,灰尘可用软质布轻擦除尘,忌讳使用腐蚀性的药水浸洗(如洗洁精、洗洁剂、化学清洗剂等)和带摩擦性的刷子清洗。斑铜凹部的铜绿在清除灰尘的同时,需要保留一部分铜绿,铜绿(也叫孔雀蓝)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颜色,它可与衬托斑铜的红色做对比,会使斑铜色彩更加丰富。

此外,随时间的推移,斑铜的表面光泽度会有所下降,铜的质感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可适当使用高级地板蜡或汽车上光蜡。上蜡时,应注意不要擦到斑铜凹部的铜绿上,这样会把铜绿擦除或使铜绿色暗淡,减弱斑铜红色和铜绿色的对比,使斑铜的观赏性受到影响。打完蜡,待干后,用软布轻擦出光泽即可。

4、杭州特色工艺品分别有什么

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里,出现了不计其数的能工巧匠,他们或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是处于对艺术的追求,他们就地取材,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在人间天堂杭州文化里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流传下的宝贝。

1、“西湖绸伞”是杭州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以淡竹作骨,以丝绸张面,加工程序多达18道,其装饰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刺绣工艺等手法,工艺精细,鲜明隽秀,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2、王星记扇子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扇子生产厂家,和浙江丝绸、龙井茶并称“杭产三绝”。主要产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和舞扇。杭扇,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扇面装饰优美。

3、西湖天竺筷,天竺筷采用的是杭州天竺山的实心大叶箬竹而加工做成的。西湖天竺筷的表面图案美丽干净,而且耐用,不会褪色。而且天竺筷的制作过程非常漫长,总共要经过七个步骤才能完成呢。这西湖天竺筷还与其他三样一起称为是西湖四宝。

4、杭州丝绸,杭州的丝绸年代久远,受到许多人喜爱,而且所纺织出的丝绸丝滑柔顺,色泽光艳,甚至连外国人也都非常喜欢。除此之外,杭州丝绸还被分为十五类,不仅如此,现在丝绸还被做成了丝绸工艺品,比如丝绸画等物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丝绸的纺织方法了,杭州丝绸还被称为是“东方艺术之花”。

5、西泠印泥是浙江杭州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色泽古雅、质地细腻、丰富沉着的特色,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经久不褪,钤出的印文清晰传神。

5、藏族工艺品,极具艺术魅力

外出旅游回来肯定会带一些当地的工艺品或者艺术品,这些东西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东西,是我们平常见不到的。少数民族的衣服什么的都是具有民族特色,也可以看作是工艺品。在藏族文化中,极具艺术魅力的藏族工艺品有哪些呢?

藏毯

藏毯分为卡垫、地毯、靠垫、座垫、马具垫、挂毯等。藏毯的原料为藏系绵羊毛,以纤维长、软硬度适中、弹性强为特点。图样设计别致,色彩鲜艳、和谐,美观大方,毯面柔软、细腻,洗涤不褪色、不掉毛,经久耐用,加之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花纹,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世界三大名地毯中占有一席之地。

藏装

因地区不同,藏装在用料、工艺上差别较大,但样式上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藏装有藏袍、便装和衬衫等。藏袍是最常见的,为大襟服装,男式宽大,带袖,女式稍窄,分有袖、无袖两种。城镇居民喜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

藏帽

日喀则日照强,气候多变,风沙大,群众都比较喜欢戴帽子。又根据不同的身份、性别和地区,戴不同形式的帽子,所以日喀则的帽子种类繁多,式样各异。

最常见的是一种藏语称之为“次仁金克”的帽子,其意思是“汉地金丝帽”,帽子的里子用毡帽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上缝以水獭等皮或毛毡,制作精细,做工讲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藏被

藏被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传代性的家财。相传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开始有了藏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藏被一般分为4种规格,即双股线、三股线、四股线织的和高级藏被,重量分别为10斤、14斤、16斤和25斤不等。最普通的也能使用8年左右,好的能用一两代人。高级藏被的用料纯为细羊毛,特别柔软,保温性很强。一般说藏被具有细洁、平整、柔软、密度紧、质地厚、身骨硬挺等特点,并具有独特的编织方法。

藏靴

藏靴种类繁多,名目不一,大致有“松巴”、“嘎洛”、“多扎”、“扎松”等几种。

“松巴靴”最为出名,由牛皮、棉线、丝线、金线、毛线、氆氇、呢子等材料用手工缝纳而成,色彩搭配十分讲究,有的还以丝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有的用金丝缎镶边、贴花。

靴尖更是有方有圆,有尖有钩,形式不一,很有特点。只是各式藏靴靴腰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的开口,以便穿脱,所以穿藏靴都要系带。靴带又是一种非常美丽而讲究的手工艺品,多用细毛线编织而成,带上有各种图案,两端留有彩穗,色彩艳丽,与藏靴配在一起,十分悦目。

藏垫

藏垫每块宽约40厘米,高30厘米,长90厘米,一般总是两个连在一起,既能平放,又能折叠,也有四联的。垫子的面料采用金丝绒或牛皮或帆布或平布,内絮獐子毛、山羊绒、羊毛、牛毛或青稞秸杆。用时下面支以木框架,以离地面,便于防潮。垫子之所以受藏族群众喜爱,是因其简便、舒适、多用,充当坐具赛过沙发,充当卧具不逊于席梦思床垫。

木碗

木碗是深受日喀则各族群众喜爱的生活用品,主要产在吉隆等林区。木碗一般采用桦木,“成巴”树或杂树的干、枝、节、根作料镟制而成。木碗质地结实,不易破裂,具有光滑、细致、美观、适用、不烫嘴、不变味、携带方便等优点。若配上银盖,或在碗边、碗托包上银皮,则更为美观、珍贵。

藏民喝茶多用木碗,有的木碗还要用银托底、加盖,银上多有各种雕刻。制木碗的原料,一般用桦木、成巴树、杂木雕琢而成。杂木做木碗,质地结实,不易破裂,花纹细腻,较为美观。

藏腰刀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带腰刀的习惯,作为以牧业为主的藏族群众也有这一传统。平时几乎人人都佩着腰刀,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四种效用。藏腰刀分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1米长,短刀约40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十几厘米。

藏刀以钢材锻制而成,加工精细,刀面净光,刀刃锋利。刀把以牛角或木料制作,并缠以银丝或铜丝、铁丝,刀把顶端箍铜皮或铁皮,有的还镶银饰。刀鞘是很讲究的,有包铜、包银的,有的还刻有花卉动物图案,有的甚至镶嵌珠宝。日喀则藏刀生产以拉孜、谢通门等地最为著名,是民族特需品,不仅为当地群众所喜爱,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猜你可能也喜欢:

赫哲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赫哲族萨满舞

解惑:布依族的信仰是什么教?

探析布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6、猜你喜欢:

标签: 平安  工艺品  甘肃  庆阳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